TIME
Mon - Fri:9 : 00-17 : 00
PHONE
010-58933142
EMAIL
office@carbon2060.cn
 

低碳可持续 零碳创未来——碳中和建筑与室内空间标准研究与应用实践研讨会深圳站成功举办

2024614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住宅技术委员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更新开发企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低碳可持续零碳创未来”主题活动,碳中和建筑与室内空间标准研究与应用实践研讨会深圳站在深圳市南山区前海金融中心T139楼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住宅技术委员会高雪峰秘书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郭振伟副主任、深圳市城市更新开发企业协会秘书长刘芳以及来自建筑设计、开发、咨询、科研、管理、装修以及产品服务等不同领域的30余位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进行了交流。

1_副本.jpg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建中心副主任郭振伟

会议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郭振伟副主任主持,郭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最大共识,无论是联合国全球温升控制目标还是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均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发力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房地产的产业链长,参与主体多,无论是整栋建筑的设计、开发、翻新和持有管理,还是部分建筑空间的多次装修使用,都存在很多节能降碳的机会,更有很大潜力基于建筑和空间服务向建筑使用者传递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希望通过本次标准编制思路和实践案例分享,对房地产的碳中和路径和措施有更多认识。

2_副本.jpg

中宏低碳科技管理部科技总监左春阳

与会专家中海宏洋科技管理部科技总监左春阳做了《数智科技赋能零碳“好房子”》的主题报告,分享了中海河山大观项目在零碳“好房子”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河山大观项目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及风光条件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高性能围护结构、带热回收空气源热泵新风一体机、基于物联网系统的IOT能耗及碳排放管理运维平台等多项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打造了动态平衡舒适的温湿度、含氧量及安静、洁净的室内环境,获得了超低能耗建筑和碳中和建筑评价标识。左总认为数智科技科可对建筑全寿命期进行赋能,在该项目的设计阶段,中宏低碳科技建立了预测式建筑碳计量管理平台,输入BIM模型自动计算碳排放量,可一键输出碳计量报告,大幅缩短碳计量时间、提高碳计算准确性,实现低碳建筑快速迭代设计,优化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

3_副本.jpg

远洋集团可持续发展总监王宇添

与会专家远洋集团可持续发展总监王宇添分享了《远洋“2050净零排放”计划》,介绍了远洋集团在ESG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近年不同ESG评级机构给与的认可情况。作为首个公开明确2050碳中和目标的内房企,远洋构建了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制定了“2050净零排放”计划,从企业“净零”、社会“净零”两个方向推进计划实施。企业“净零”,引导内部推动净零排放技术实践,如北京CBD Z6地块项目获得首个“净零碳”认证超高层项目;社会“净零”,携手合作伙伴、供应链、客户及社区,共同推动一系列有效且多样化的行动,以期成为健康、绿色、气候友好型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建设的倡导者和领跑者。

4_副本.jpg

凯仑建筑工程(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

与会专家凯仑建筑工程(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做了《如何以ESG理念为“可持续办公空间”赋能》的主题报告,分析了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考虑到全球平均气温相较前工业化时代已升高1.2℃,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5℃,全球将有超过11亿人面临极端高温的困境,因此,减碳刻不容缓,而将低碳化的数字智能解决方案嵌入企业的核心业务及全产业链,可更有效地进行产品组合及运营过程的管理及优化,充分释放减碳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聚焦于小尺度的室内办公空间,则可通过减少塑料应用、传递绿色环保理念、倡导无纸化办公、构建虚拟协作平台、采购循环再生材料,倡导本土供应链,家具/电脑已租代买、办公室空气清洁等措施进行减碳,提升自主贡献能力。

5_副本.jpg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宇翔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宇翔对《碳中和室内空间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了解读,标准构建了以一次室内装修为时间周期的建筑室内空间全生命期碳排放,在评价内容的制定上兼顾了绿色、健康、低碳、智慧,不仅能够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如ESG理念,还可以在空间使用性能上,让员工、客户体验到高品质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和谐统一。

6_副本.jpg

深圳万都时代绿色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志刚

深圳万都时代绿色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志刚做了《深圳中学大鹏学校宿舍楼近零能耗创新探索实践》的主题报告,从解析近零能耗建筑的本质入手,通过对标绿色建筑内涵和绿色建筑价值实施路径、国内最早一批的深圳万科城四期零能耗实验楼实践、寒冷气候区域的德国被动屋启示,创新提出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6个衡量目标和6个控制策略;然后结合大鹏学校宿舍楼探索近零能耗关键实施策略:从规划布局、建筑遮阳、室内走廊设计等方面实现极致被动式设计;从创新实践一体化门(窗)式新风机重新定义健康自然风、主动通风设施重新定义室内热舒适,以最少的能源消耗为室内提供健康舒适环境来践行极致主动技术措施;最后简介适应气候特征的创新探索——《深圳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期望行业同仁继续共同担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7_副本.jpg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建中心副主任郭振伟

郭主任做了《碳中和建筑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报告,讲解了当前国内外标准对于零碳排放建筑的不同表述,指出“碳中和”表述更符合现阶段建筑脱碳工作现状,注重建筑自身的减碳贡献,同时避免“漂绿”现象。碳中和建筑的评价体系包括碳中和建筑的基准、全寿命期不同阶段的技术指标、建筑碳排放的计算和管理要求,强调重视碳中和状态的管理,而非单纯的零碳节点评判,目的是以评促建引导建筑碳减排持续优化,切实降低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

    8_副本.jpg

《碳中和室内空间评价标准》标识评价专家聘书颁证仪式

在会议交流环节,高雪峰秘书长、郭振伟副主任分别为《碳中和室内空间评价标准》参编单位和标识评价专家颁发了参编证明和专家聘书。希望专家们继续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标准的推广应用和持续完善,共同推动建筑领域各环节各参与主体深入践行绿色低碳。


分享到:
         碳中和动态         碳中和建筑          低碳建筑           碳中和室内空间           碳 核 查         碳  足  迹         研究报告          碳中和数据           关于我们
联   系 人:赵 娜               电       话:010-58933142          电子邮件:office@carbon2060.cn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西办公楼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