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Mon - Fri:9 : 00-17 : 00
PHONE
010-58933142
EMAIL
office@carbon2060.cn
 
文章展示3447
资讯列表
标准列表
政策列表
文章列表

2025

03-20

2025年3月18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联合築龍学社等国内知名建筑科研机构共同主办的“建筑碳排放管理与零碳园区标准化研讨会”圆满落幕。会上来自规划、咨询、科研以及管理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建筑碳排放管理与零碳园区标准化”这一议题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各有关单位专家、学者、科技与建设领域工作者等8000余人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参加了会议。

2024

12-30

2024年12月26日,全国首个经认证的无废低碳产品正式发布,该产品产生的经认证碳减排量同步在宁波实现交易。作为全国首例建筑垃圾资源化且实现碳减排量交易的区域碳普惠示范案例,本次发布会标志着在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场景下,宁波市首先在无废低碳领域取得了开创性进展。

2024

12-20

12月19日,“绿链同行,碳求共赢——建筑碳信用产品上市仪式”在上海市宝山区碳中和产业园举办。

2024

11-06

能源、交通、建筑三大领域是公认的碳排放主力军。相比其他两大行业,受限于排放主体分散、单体减排量小、实时监控困难等因素,建筑领域减排推进相对缓慢。在近日举行的Impact X上海峰会暨全球可持续发展力-2030年城市转型论坛上,来自全球的专家、城市相关组织和企业代表把议题集中在了建筑降碳与减排上,以期助推城市智慧绿色转型。

2024

10-28

近日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通过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组织的碳中和建筑专家评审会,获得金级碳中和建筑标识证书,成为国内首座金级碳中和超高层项目,刷新国内绿建新高度,匠造绿色低碳建筑领域全国标杆。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2025

01-05

基于现阶段黄浦区能效提升工程取得的经验,在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黄浦区积极响应双碳目标要求,为掌握建筑碳排放数据和碳效水平,编制并发布了上海市首部区级公共建筑碳效评价标准,探索开展对区域内公共建筑碳效水平进行判定和评价,有利于推动黄浦区建筑节能减碳工作,助力本区建筑领域双碳目标实现,为本市乃至全国的碳排放双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2024

11-20

为配合中国工程院“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团体标准支撑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调研,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精选了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性强,在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引领行业发展等方面,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协会标准,编纂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实施应用案例》,呈送给中国工程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研组,其中《碳中和建筑评价标准》T/CECS 1555入选案例集。

2024

10-29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准《建筑碳中和声明标准》(T/CSUS 79-2024),于2024年8月6日正式对外发布,自2024年9月9日起实施。

2024

10-10

2024年10月9日,由天津大学主编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标准《可持续零碳社区评价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2024

09-23

标准推介: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校园碳中和评定标准》(T/CECS 1703-2024),于2024年8月30日正式对外发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2025

03-05

日前,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推动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机制建设,

2024

06-05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遵循法律和道德的透明行为,在运营全过程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负责,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央企业多年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践丰富、贡献突出,新时代新征程上责任重大、要求更高。为推动中央企业在新时代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如下意见。

2024

05-29

光伏发电具有绿色低碳、可再生的特点,是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方向。广东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丰富、开发潜力大,是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为推进广东省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广东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

05-24

2024年5月23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

2024

03-20

昨天下午,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加快推进园区ESG产业链要素聚集。ESG又称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践行ESG理念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2024

08-12

《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和ISO 14064-1对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有清晰的界定,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企业对范围三的披露意愿不强。随着《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GB/T 32151等系列标准的发布与应用,政策层面对于双碳目标和全面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以及上游企业的碳足迹数据逐步完善,房地产企业扩大碳排放核算和披露范围,发挥行业集成和引领作用进行协同降碳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2024

07-23

建筑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电力、热力和燃气等,其中电力和热力等与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度高,目前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具备技术可行性,而燃气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则无法避免。鉴于此,当前大力推动建筑电气化进程。区别于新建建筑,建筑100%电气化对于既有建筑并不是十分友好,涉及到提升负荷和线路改造等。考虑到我国城镇燃气输配管道已超90万公里,且氢能利用技术迅猛发展,天然气掺氢则有望成为既有100%电气化的替代解决方案。

2024

07-10

巴黎不仅与奥运会有着不解之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倡议发起和行动推进也密不可分。一方面巴黎是继伦敦之后,第二座举办三届夏季奥运会的城市;另一方面,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确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随着巴黎奥运会步入开幕倒计时,巴黎与“应对气候变化”又会碰撞产生怎样的火花...

2024

06-27

为了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双碳”技术快速发展,进而产生更大的减排效益,我国构建了两个与碳相关的、且彼此独立的金融市场体系,一个是以碳排放交易为主体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另一个是以绿色电力交易为主体的绿色电力交易市场(证电合一)和绿证交易市场(证电分离)。而两个碳金融市场体系涉及的两个关键金融产品(CCER)和绿证虽均具有减碳效益,但同时也存在异同点。

2024

06-13

2024年6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生态文明与美丽国土大师讲坛》”系列之《健康城镇化六类底线》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举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党委书记仇保兴在讲座中深入阐述了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六项底线原则,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碳中和动态         碳中和建筑          碳中和园区           碳中和社区         碳中和乡村         碳  核  查        研究报告          参考数据           关于我们
联   系 人:赵 娜               电       话:010-58933142          电子邮件:office@carbon2060.cn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西办公楼4F